「石刻石客–2024石藝文化藝術推廣2.0」-石藝線上展覽
- 分享到Facebook
- 推一下!
- 分享到微博
- WeChat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 LINE 給好友
「石刻石客–2024石藝文化藝術推廣2.0」
指導單位:財團法人啟源文教基金會
主辦單位:超吉星光實業社
協辦單位:中華雅石藝術總會、花蓮縣石藝文化推行協會、花蓮縣手工藝協會、花蓮縣木石文創藝術協會、花蓮縣永安石友會、花蓮縣花東玉石協會、花蓮縣賞石協會
策展說明
繼2022、2023年財團法人啟源文教基金會輔導花蓮石藝推廣,為期3年的計畫將於2024年策劃「石刻石客–花蓮石藝文化推廣計畫2.0」,此次計畫延續辦理玉石研磨人才培力進階班2.0課程,更與中華雅石藝術總會合作,將其2024年於花蓮的大展「榮耀石客─中華雅石藝術特展」以線上展覽形式於賞石平台同步展出,不僅為花蓮石藝文化產業打造更多元展覽舞台,更首此將觸角拓展大陸賞石作品,為兩岸賞石注入一股新的活力。
啟源文教基金會創立於民國八十八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創會董事長張文魁先生,被喻為台灣牙周病醫學之父,對這片土地充滿感恩與熱情的他,在退休後,仍不忘對這個社會貢獻付出;以辦理各項文化、教育、藝術、社會福利等藝文活動,為培養下一代的美術涵養做出貢獻。
張文魁先生為紀念父親對其教育的啟蒙,以父親之名成立「財團法人啟源文教基金會」。他曾生說:「自己願做捨身的麥子,期許人文社會成為ㄧ片金黃的麥田」,精神令人感佩。
為了探索花蓮賞石這段歷史軌跡,弘揚賞石文化,財團法人啟源文教基金會與超吉星光實業社自2022年合作以來,已培育出20多位玉石研磨藝師,石藝線上展覽更累績超過千人欣賞,為花蓮石藝文化薪火相傳及產業推廣產生顯著的正向效應。
2024年石藝線上展覽線上將與「中華雅石藝術總會」合作,廣邀全國石藝協會及收藏家精品,以線上展覽方式讓愛好賞石民眾隨時隨地盡情欣賞,展覽共分花蓮館、台灣館、世界館等三個展區,展品豐富多元,讓廣大民眾無距離欣賞兩岸石藝之美,提升生活美學教育。
花蓮館
花蓮是石頭的故鄉,地處歐亞板塊及菲律賓海板塊的交會處,因經歷兩次造山運動,地殼擠壓火山爆發,經歷億萬年集聚天地之靈氣,形成峻山大海相互成就的美麗景緻,大自然恩賜無限的寶藏,蘊於山、養於海、蓄於谷、藏於溪,粹毓千變萬化。花蓮得天獨厚的的美玉寶石,特別受全國賞石人士的喜愛,玩石賞石也因此蔚為風潮。
花蓮館石種簡介
玫瑰石
玫瑰石產於中央山脈奇萊山系花蓮的立霧溪、三棧溪、木瓜溪等三條溪流。玫瑰石礦物學名為薔薇輝石,其成分在化學上是一種錳矽酸鹽類,錳元素常被鈣、鐵、鎂、鋅等元素所取代,表皮含氧化錳成分,氧化呈黑色,又因其色彩近似玫瑰,故玩石者依其色彩命名為「玫瑰石」,紋路變化大,常呈現國畫山水,屬於變質岩。
台灣玉
主要產於花蓮豐田地區,又稱「豐田玉」、碧玉。學名閃玉(Nephrite),具玻璃光質,中透明度到不透明,硬度約在5.5~6.5度,是由透閃石與陽起石所組成,顏色包括墨綠、深綠、翠綠、黃綠、暗
綠等;依質地則分為翠玉、蠟光玉、貓眼玉,常用於飾品或雕刻。
金瓜石
金瓜石主要產於花蓮七星潭,為糜稜岩,主要成分是石英、長石,常與綠泥岩、絹雲母、玫瑰石等組合而成變質岩。因含有黃鐵礦,顏色常呈金黃色、黑色、紫色、墨綠色等。外觀像熟透的金瓜,因此被賞石者稱為金瓜石」、「黑金瓜」或「紫金瓜」。
東海岸玉石
色彩繽紛,不含雜質且純淨的玉髓為白色或無色;含錳元素者呈紫色或粉紅色;含二氧化錳或碳則呈現黑色;含鐵元素者呈綠色、黃色、褐色或紅色;含銅元素者呈藍色,例如台灣藍寶,因玉髓中含有矽孔雀石(銅元素存於其中),故稱為藍玉髓。
台灣館
臺灣地處歐亞大陸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的交接處,是目前世界上地質活動極為活躍的一個地方,因此形成臺灣許多高山與壯麗的景觀,同時孕育了許多珍貴的化石、礦石、玉石及各種雅石。在阿里山可以撿到生長在海底的海膽化石、貝類化石,使我們了解原來阿里山在多年前是沉在海底的。在左鎭出土的象骨化石,讓我們了解到臺灣與大陸以前原來是相連在一起的。在花蓮的木瓜溪,可以撿到色彩豐富、線條與構圖極為美麗的玫瑰石,在濁水溪可以撿到有名的螺溪硯石,在花東海岸可撿到珍貴的臺灣藍寶石、白玉髓、各色碧玉,使我們體會到臺灣真正是個「寶」島。
台灣多山,主要有五大山脈,一是中央山脈,二是玉山山脈,三是阿里山山脈,四是雪山山脈,五是海岸山脈。由於地質形成的年代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地質區;不同的地質區於是有了不同的石頭。石頭,包括礦物、岩石、化石,種類繁多,林林總總。由於每一地區的石頭所含的化學成分不同,所以雖然在台灣的每一個地方,石頭俯拾即是,但是不同地方的石頭色彩紋路各異,結構質地有別,也因此形成了石頭的大千世界。
台灣館石種簡介
鐵釘石
鐵釘石產於宜蘭縣和台中縣的勝光、南山一帶附近峭壁岩層之中,須經年累月風化崩落後,才能採撿得到。鐵釘石是屬於沈積岩,主要成分是泥質頁岩和鐵質,內含少量矽質頁岩,外表穿插著鐵釘形條狀物或銜接於外殼的網狀結構,宛如腐銹的鐵釘穿插附著在石表一般,因此石友依外型特徵與石質色澤命名為「鐵釘石」。
西瓜石
西瓜石產於台東縣都歷、東河、小馬、成功的海底或海邊。西瓜石為輝綠岩(Diabase或輝綠凝灰岩,成分包含輝石、石英、長石等。「西瓜石」因顏色花紋如小玉西瓜皮而得名,色澤呈黃綠、翠綠、墨綠、紫綠、淺綠等顏色,屬於變質岩。因經年累月受海浪沖洗,造形渾圓、石表晶瑩滑潤、凹凸有致、觸感柔和,屬於高級海石。
玄武岩( 俗稱黑石)
玄武岩分佈於北部新竹的關西與竹東之間的山脈和溪溝。台灣、澎湖地區所出產的玄武,因石頭外表色澤烏黑亮麗,因此台灣玩石家,才以色澤俗稱屬於玄武岩的雅石為台灣黑石。主要礦物以斜長石、輝石為主,依成分可分為矽質玄武岩,鹼性玄武岩、橄欖質玄武岩,正玄武岩,方沸石玄武岩等,屬於火成岩。
神龜紋石
台灣神龜紋石產於苗栗縣新埔沿海一帶,因石頭表面呈現的紋路,猶如龜殼上的紋路。又因與韓國濟州所出產神龜紋石紋路十分相似,因此依其特殊的紋路命名為「神龜紋石」或「龜紋石」。神龜紋石的主要成分是沙岩。内含石心和少量鐵質,質地堅硬,顏色分為黑色、青黑色、黃金色、咖啡色等。
世界館
賞石文化是人類石文化現象中的一個重要分支,其基本內容是以天然石(而非石製品)為主要觀賞對象,包括賞玉文化、園林景觀奇石等多個方面,而黃帝更被認為是早期賞石文化發起人。另一方面,由於東、西方民族在歷史和文化背景方面的顯著差異,東方賞石文化與西方賞石文化是分別經歷了各不相同的發展道路而形成的,其內容和特色在許多方面也截然不同。
中國是東方賞石文化的發祥地,中國歷史上有文字記載的,至少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賞石文化最初實為賞玉文化的衍生與發展。宋代(十世紀中葉至十三世紀末)是中國古代賞石文化的鼎盛時代。
一般來説,東方賞石文化比較注重人文內涵和哲理,有比較抽象的理念和人格化的感情色彩,其觀賞主體(自然石種、天然石形)往往豐富多彩,甚至可隨心所欲、因人而異;而西方賞石文化則比較注重科學和歷史的內涵,有比較直觀、明確和科學的理念,其觀賞主體常以各種動植物化石和多姿多彩的礦物晶體與標本為主。
世界館石種簡介
彩陶石
彩陶石,又稱為馬安石,產於柳州合山市馬安村紅水河十五灘,有彩釉和彩陶之分,前者似瓷器釉面,後者無釉似陶面。有純色石與鴛鴦石之分,鴛鴦石是指雙色石,三色以上者又稱多色鴛鴦石,鴛鴦石以下部墨黑上部翠綠為貴。色分翠綠、墨黑、橙紅、棕黃、灰綠、棕褐等色,俗稱「唐三彩」。屬沉積岩,硬度約5.5度,彩陶石多見象形、景觀等狀。
大化石
「大化彩玉石」的簡稱,產於廣西大化縣紅水河岩灘及水底,屬硅質火成岩,硬度在5-7度左右,石質
堅硬、硅化或玉化程度高,形狀奇特、花紋圖案變化豐富,色彩豔麗。屬水沖石類,呈金黃、褐黃、棕紅、深棕、古銅、翠綠、黃綠、灰綠、陶白等色,成因為岩石受水中溶解的多種礦物元素如鐵、錳離子致色素的浸染所致。
中國三江石
廣西北部山區的「尋江河」以出產「三江石」而聞名,有四大特色:質堅(硬度7度)、色艷(尤其是紅彩卵石)、形奇(各種造型如景觀、文字、人物、動物等)、種多(豐富的石種,包括彩卵石、蠟卵石和黑卵石等)。「黃蠟石」是其中的精華,具有獨特的觀賞和收藏價值。
戈壁石
戈壁石,又名風礪石、風雕石、大漠奇石,主要產於內蒙古阿拉善地區騰格里、巴丹吉林、烏蘭布和三大沙漠中的戈壁灘及灘間山坳里。經過長期的地質變遷和日曬風蝕,質地堅硬細密、表面光滑圓潤。戈壁石絕大部分質地屬於由二氧化矽組成的碧玉、瑪瑙、矽化木、蛋白石、水晶、脈石英等,硬度達到6.5-7度,結構緻密,是極佳的觀賞石種。俗成叫法有:瑪瑙石、碧玉石、黃玉髓、沙漠漆等。